君臣之义
君臣之义
云山营村,都是原王府护卫之后,所以并不是一村一姓,与一些一村就一个家族不同,这里有许多姓。
都是王府护卫之后,历经近三百年繁衍,先前大乱许多人被鞑子掳走,也有许多人逃荒、逃役、逃税,如今这近四百户人家,有许多都是朝廷打回来后,重新安置的灾民百姓。
超过两千人口,也算是个大村。
村里就编了四个甲,四十个牌,今天甲长、牌长们就帮忙召集村民来到晒场开会,四位乡老坐在主位,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这些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平时处事公正,说话有份量。
甲长们则都是三四十岁年富力强的,相比他们反倒是缺了些威望,但是甲长要常往保公所、乡公所跑,年纪大了反而不行。
四位乡老四个甲长如往常一样坐中间,但今天还有保长也下来了,另外还有几个穿戎服的兵。
老村长站起来手往下压一压,村民们便都很快安静下来。
“自从圣皇打回来,咱们日子也是越来越好,大家分田授地,又还能在皇庄作事赚工钱,又减轻税赋,免除去过欠缴。以前借的高利贷什么的,也都是减息,连我们以前佃地的地租都减下来了。
说着,老村长拱手向东面敬礼。
“圣人洪恩,现如今又给咱们开恩,说从咱庄户里选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弟,十六至二十一岁的健壮男丁,选为秦王、汉王的随从护卫,还要选些庄户女子,十四到十六岁的,也进两王府做侍女。
选中的,月银一块五,通过了。
“你们到那边去,那里有准备好的衣服鞋袜子帽子,他们会按你们尺寸给的,记得先冲洗干净身体再换,换好衣服后,到时统一发安家银。”
事先早有准备,连衣服都带来了。
云山营村近四百户人家,将近两千人口,最后却只挑选了二十名年轻人做护卫,又选了十名年轻姑娘去做侍女。
大强子兄弟是幸运的,他们都成功入选。
当他们在村口水塘里冲洗干净身体,换上那套崭新的衣服。
青灰色的对襟葛布短褂和同色裤子,一条牛皮带,配黑布鞋,衣裤都较为贴身窄小,以便行动,帽子是范阳帽。
这身衣服一换,整个人都精神万分。
村民们看着这群村中后生,都有几分不敢相认的感觉,而他们的父母兄妹等,则围着高兴不已。
“你们等到了兖州后,人到齐了,才会分营,分给两位皇子殿下统领。
现在,跟伱们的家人好好道个别吧,以后可不能常相见了,只能写信回家了。”
银元被拿出来。
每个选中的青少年男女,各给五块银元安家费。
对一些村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孙二爷捧着九块银元,他家大姑娘也选上了。
“爹,哭啥,我们这是出息了,要享福去了。这银元,先不要还那个买地的贷款,那个利息也没多少,还了不划算。这钱,就给老三先说门亲事,他虽然才十六,但早点说也能早生娃,
剩下的给二妹备嫁妆,找个合适的人家,咱也不要委屈了二妹,一定要找个人好的人家,家里条件也要可以,不要让二妹过去吃苦,咱也别舍不得,置点嫁妆,不能比别人差,要不将来嫁过去也受气,抬不起头来。”
大强子跟父亲叔伯们交待着,“爹,我娘你多照顾,她脑子不好,可怜,可也是咱家功臣,没有娘,也没咱家现在这样。”
“放心吧。”孙二爷只说出三个字。
“不用担心我们,我们是去享福,放心吧,要不了三五年,我肯定也能成为军官的。”
孙大爷拉着二狗的手,有些不舍,这是他兄弟过继给他的,打小养大的,现在要离他而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几兄弟最不放心的还是大姑娘,“要不然还是算了吧,你是姑娘家,我们不放心。”
可姑娘兰草一颗心却早已经飞出去了,她在皇庄工坊里做了半年工,也算开了点眼界,知道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
所以她想出去。
“爹,我是去王府做事,不用担心,我安定下来给你们写信,发了工钱给你们寄回家,到时还了买地钱,再盖几间新房。”
“你的钱寄回来,我们给你攒着,将来做嫁妆,三年后你回来也十七八岁了。”
兰草却没想过三年后自己会回来。
午后。
村里还特意做了一顿送行宴,三十个男女,一人一碗猪肉饺子。
离村时,少年少女们满怀喜悦,而他们的家人却在高兴之余,不舍的落泪,不少妇人还追着哭喊。
也有他们年少的弟弟妹妹们在后面追赶不舍。
三十个幸运儿身年披着大红花,满怀希望的告别村庄。
朱容节也在跟村民告别,他对几位乡老、保长甲长们交待,“他们幸运选中进王府做事,也是为国效力,乡里地方上要对他们家里给予一些照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请军爷放心,我们都会替他们关照好家里的。”
“这里是陛下故里,你们有些人还曾是陛下的庄佃,你们也不用担心这些孩子,他们既是陛下乡亲,也是陛下子民,这次对他们而言也是天大的幸运和机会的,他们将来也定能锦衣还乡的。”
六月。
朱以海巡视老家兖州,不仅深入各处县乡,甚至下到乡村庄园。
还从兖州乡下,挑选了一千名少年,给两位皇子各五百为护卫,让这些乡村少年们跟着两皇子一起读书习武、训练成长。
“陛下,四川祁总督急报,蜀国公秦良玉病逝了。”
正吃饭的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愣住。
许久之后,一声长叹。
“秦老将军巾帼英雄也,可惜天不假年。”
朱以海叫来学士拟旨。
“追封蜀国公秦良玉为涪陵郡王,谥忠贞,赠太保,赐忠贞启圣定国功臣!以亲王礼仪下葬!”
“陪葬帝陵,配享太庙,文武百官一律服丧,辍朝五日,举国致哀!
“追赠马祥麟石柱宣慰使,四川提督,蜀国公。”
“特旨秦良玉长孙马万年加恩承袭蜀国公爵,授四川提督。”
秦良玉七十五岁高龄去逝,也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但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大损失,西南擎天之柱塌了。
这位土司女将,忠心耿耿,为国征战多年,更是满门忠烈,什么样的赏赐嘉奖和哀悼都不为过的。
“取素服来,朕也要为郡王致哀!”
成始终之恩,全君臣之义,上有旌贤录旧之德,下有生荣死哀之美,列于史册,以示将来。
辍朝致哀对大臣来说,也是一种恩宠荣耀。
大明一般也就公侯伯和一品官,享受辍朝一日的待遇。
大明实录记载,一共为官员辍朝一百七十五次,武官占了一百四十六次,文官仅二十九次。
“各报发讣告,沉痛悼念秦郡王。”
朱以海要求把秦良玉的灵柩运到南京,葬在钟山下。那是太祖孝陵所在,朱以海已经打算以后他也安葬在孝陵边的钟山。
陪葬帝陵,这更是莫大荣耀。
秦良玉给朱以海打前站,下九泉之下招附旧部,为他打地盘,以后他死了也葬在那。
至于配享太庙就更不用说了。
每朝天子一般都会选几个有大功的文臣武将配享,以后在地下继续君臣一起,能选入的要求极高,也没几个。
跟着皇帝一起配享太庙,以后的皇帝来祭祀这皇帝的时候,也得对旁边配享的功臣一起跪拜祭祀,这对臣子而言,是多大的荣耀?
秦良玉一个女子,最后能够生前封国公,死后封王,还能陪葬帝陵,配享太庙,可以说朱以海把能给臣子的最高荣耀,都给了秦良玉。
这既是对秦良玉一生忠贞功勋的赞颂,也是给天下树立的榜样,更宣示他朱以海对有功之臣的不吝恩赏。
前有黄德功死后追封靖南王,如今又有秦良玉追封涪陵王。
“给追随秦郡王麾下,历年死于国事的白杆川兵,登记入档,给每人家属十块银元抚恤,对现役的白杆川兵,每人赏五块银元。”
“白杆川兵这些年,为国征战,流血牺牲太多,他们的功绩,必须铭记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