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玄幻 > 海上升明帝 > 第598章 天经地义

第598章 天经地义(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正义的使命 重生之时代先锋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 北派盗墓笔记 吞天圣帝 长生:我在教坊司千秋万载 怪谈游戏设计师 美女退后,让我来!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

淄川。

县里派人四处张榜,告示皇恩浩荡,今年免征地丁银,从明年开始起征。

可新建起的各乡公所、各保的保公所前,都还是挤满了人。

都是各乡里百姓,自发的挑着粮食前来缴皇粮的。

“老乡,今年免征地赋丁银,不用缴了。”

一个老汉站在自己的架子车旁,上面是他拉来的麦子,已经完全晾晒干,他大声道,“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咱们也知道圣皇仁厚,但咱们不能占朝廷的便宜。若是今年受灾歉收,咱们自然也交不上来。

可今年虽受了点蝗灾影响,但灾情不重,减产不多。何况这圣人的王师一来,就给我们免除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免于各种捐派加征,我们心里是真感激万分。

如今前线打仗,咱们也得贡献一分力,也没别的,地里种的粮食,上缴一些,也算是对圣皇仁恩的报答感激。”

乡公所前,那位身着丝绸长衫的乡长,看着这些主动来纳粮的百姓,心里有些不安。

他是本乡大族族长,还有着举人功名,县里让各乡推举乡长副乡长保长等,大家推举他做这乡长,他其实是很不愿意当的。

兵慌马乱的,尤其是刚出了孙之獬这事后,现在他心里总是害怕,咬着牙大放血,总算是获得了朝廷的许可,敕建一座牌坊给他们,甚至还特赐给他们这些乡绅一个送儿子入国子监的名额。

这事总算是过去了。

他是真想好好安心躲一躲,可大家都推举他做这乡长,顾知县点他名,他没法拒绝,也不敢拒绝。

谢迁那贼还在三台山下呢。

温老虎也还驻县城。

他只好赶鸭子上架了,县里拔了钱粮,让各乡建乡公所、保公所等,又建粮仓。

他不敢半点懈怠,整天东奔西走,比当年他年轻时埋头做八股文章那股劲头还足啊。

甚至为了完成任务,把家里人手都调过来了。

众乡绅们甚至还暗里商议,既然要建粮仓,那除了建官仓外,是不是建个义仓?

义仓那是从前有过的旧例,地方自己在丰年的时候,捐粮入仓,待灾年之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甚至在平时也可以用义仓粮救济孤寡残疾什么的。

只是这事早就废了。

现在大家提议,是不是干脆弄个义仓,大家按名下田亩数,按亩捐个二升粮存入?

义仓粮亩纳二升,其实是唐代义仓旧例。

乡绅们都是读书人,有不少还是当过官的,基本都有功名在身,对这些倒是不陌生。

虽然有人想提议说按户等捐粮,上上户就捐个五石吧,这样一来有个上限,要是一亩捐二升,百亩两石,两百五十亩就五石了,如果五百亩就得十石。

但这个时候,又不好出头,本来提议搞义仓,也是因为心有余悸,县太爷顾咸受特意找工匠做了一对铸铁的雕像,正是孙之獬和韩温,孙之獬就是那个头植猪鬃背插狗毛的样子,而还在北京给鞑子当汉奸的韩源,则被雕成披着鸟毛的样子。

两人成跪像,凑成一对禽兽不如,猪狗不是的玩意,还特意放在给他们敕建的牌楼下面。

这让本来觉得松口气的士绅们,心肝又颤颤微微起来了。

没法子,再掏点吧。

于是乎,最后商定,每亩再出二升粮,反正一亩二斗四升二的地丁银和火耗都交了,也不再差这二升了。

大家赶紧把粮运到这新建的义仓里,甚至还特意找人写了个公告,又做了账簿,然后备份一份,抄送县衙存档。

义仓由乡长副乡长负责管理,又请县衙派人来协助监督,求生欲十足。

顾咸受一听这事,拍掌赞成。

又不是他提议的,本地乡绅士人能有这种觉悟,非常了得啊,当然得鼓励支持,这是教化之功嘛,说明本地民风淳厚。他当然也知道这些人是吓的,但他才不管这些。

义仓,本乡长代表国家和县里,感谢你的缴纳,谢谢!”

张二牛还在发愣。

“下一个!”

张二牛的儿子把芦席上的粮都扫起收好,然后拉着还愣在那的父亲退到一边,“爹,完事了呢。”

“这,这,”张二牛指指斗,又指指车。

他儿子把他拉回车边,另几个儿女围过来,也都感慨着,“没想到这回居然没加浮收。”

“那是好事,估计乡长也是被孙汉奸下场吓到了。”

另一个则道,“爹,那咱交了这粮,是不是剩下的都是咱家的了,是不是就可以安安稳稳踏踏实实了。‘

老汉回过神来,“嗯,咱们皇粮也缴了,自然没事了。”

“爹,那这些粮咱拉回去?”

“爹,要不咱们把这些粮拉县城卖了吧,俺娘还交待说要买些油盐回去呢。”

老汉左瞧瞧右瞧瞧,发现后面去缴的众人,也都跟他一样,并没有多收乱收,大家开始惊讶,后来欣喜,甚至公开赞美乡长和书吏等人来。

他看了会,然后道,“咱们再去那边缴义仓粮,一亩二升,十亩才二斗,也没多少,咱们也缴一份,也在那榜上留个名字。”

本来以为这趟要缴七八石,虽然装了一车,但庄稼人纯朴,总觉得哪有种地收了粮朝廷不收赋税的,现在不收,回头指不定还得补上,说不得可能还要更多。所以倒不如干脆主动缴了,也免的回头生事。

可不曾想,居然真不收,他们非要收,也真就只收了一亩二斗四升二。

看着还剩下的这五石多粮,他打算再捐二斗义仓粮,反正也才二斗,连刚才的一起,也不过两石六斗二升而已,仍然还能剩下许多呢。

如果朝廷真的不再征收,那家里都还有二十来石粮,够一家口粮有余,现在拉来剩下的这五石多粮,也不用再拉回去,直接卖了好了,买些油盐酱醋茶,或是买点染料花布什么的回去。

他带着儿子找到乡长提出要再缴二斗义仓粮。

最后粮食缴上去,又看着书吏把他的名字写在那义仓门口墙上的义榜上,终于满意的点头离开了。

“老牛,你这是要卖粮?这边就是县里粮站的张书吏,朝廷统购统销,以后卖粮只能卖给他们。”

张二牛一听,心里一咯噔,心里想原来这里还打着埋伏呢,只能卖粮给他们,估计是要从这里找补回来了。

虽心里难受,还是过去询问价格。

结果粮价居然不低,甚至比市价还稍稍高一点点。

他想着,也许会在秤斗上做手脚。

可他的粮拉过来一称量,居然还有五石多,他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发现加上他缴的皇粮、捐的义仓粮,然后跟他在家时称量的是一样的。

并没有少数。

这让他很惊讶。

然后又以为这卖粮钱一时半会拿不到。

结果粮一秤量完,那边就开了条子,然后张书吏带着他到另一个书吏那,凭条子领钱。

麦子收购价是一两三钱一石,小米一两二钱一石,黑豆、高粱、玉米都是七钱一石。

他卖了五石三斗半麦子。

“总共是六两九钱五分五厘银元,给你六块龙银,剩下的给你银角、铜元、制钱,你仔细清点一下,确认无误,就在这里签字画押。”

老汉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那堆钱。

六块银灿灿的龙银,一枚五角银币,还有四枚一角的,然后五枚当十铜元,再加五个绍天通宝。

连那五厘都没抹他的零,也如数给了。

看着这堆钱,老汉手颤抖着点了好几遍,最后连连点头,“没错,一点没错。”

他最后激动的在本子上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

拿着钱还感觉做梦一样。

什么时候,朝廷居然这般好了?

征粮不浮收,不淋尖踢斛,甚至卖粮还不找理由克扣,价格还这么好?

“绍天皇帝,真是圣皇大帝啊。”

张二牛激动的直接跪在地上,朝着登州方向磕起头来。

不少也刚缴了皇粮卖了余粮的百姓,也惊讶欣喜着,都不由自主的跟着跪谢。

乡长看着越跪越多的百姓,也不由的很是感慨,他心里对绍天天子其实是恐惧多于拥护的,但是看到这场面,也不得不承认,那位天子确实不一般。

只是不知道这种仁政,能维持多久呢?

如今这些手脚干净的胥吏们,又能老实多久?

毕竟明太祖朱八八最痛恨贪官污吏,贪污一点点被发现,都会被剥皮实草,但也没能阻止贪官不断。

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这个乡长,还有那位粮站站长,加上旁边的几个保长,甚至那些保甲乡勇,这些人以往在大明朝廷都是没地位,但是现在绍天天子,居然还给他们发一份俸银,不是一月一两那种工食银,是还不错的一份俸银。

连乡勇、保丁都还有份当差补贴。

“叔,我感觉这天下真的不一样了。”乡长的书吏侄子还很年轻,虽然在县衙做了几年吏,也染上了许多陋习,可毕竟年轻,此时看到这些场面,加上近段时间来的所见,感触极深,心底有东西在翻滚激荡。

“也许吧。”一把年纪的乡长倒并没有那么轻易的改变看法。

“叔,我不想在衙门做胥吏了,我打算去投军,我要去报考军校,我要去登州。”

乡长想劝说侄儿打消这念头,可最后却没说出口,张了张嘴,最后出口的却是,“你要是想好了,就去闯闯吧。”

感谢年华似水情谊存的打赏,感谢明月不周的打赏,谢谢支持。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危险值系统解锁,师尊更宠我了 谶龙 九转神体诀 玄幻:重生的圣帝想找乐子 两色弈 幻世灵珠:少年的逆袭与谜团之旅 三十岁前,成为天下第一 开局无敌仙帝,打造万界第一宗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斗皇传说1双神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