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法眼
在山海市郊区的一间出租房中,叶寒整个人都傻傻的坐在床上,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前方,那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因为此刻他眼中的世界和以往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已经不同了,他的那双眼睛竟然可以神奇的穿透墙壁,看到墙壁另一边的景物。
“娘的,透视,竟然是透视,老子竟然可以透视了……”
床上,叶寒的眼中闪烁着猩红色的光芒,双拳紧握,似激动,似不安,也似一种澎湃的野心正在逐渐释放。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相信,他的命运将由他自己来改写,往后,他再也不是那个让人瞧不起的小打工仔了,在这人海茫茫的山海市他绝对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片刻后,叶寒平复了一下心绪,他低着头摸着他脖子上挂着的一块阴阳玉佩,这块阴阳玉佩叶寒知道,是他寻找自己身世的唯一物件。
不过也正是这块阴阳玉佩让他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昨天叶寒为了姐姐叶轻和几个混子打架,在这过程中,被打得浑身是血的叶寒他身体上的鲜血渗透进入到了阴阳玉佩之中,让他开启了阴阳法眼,左为阴,右为阳,右眼可以透视一切。
“仇老三,你们等着,这仇我一定要报,敢调戏我姐姐,我也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叶寒咬牙切齿的说道。
“啊……小寒,你醒了,太好了,都是姐姐不好,如果不是姐姐,你也不用遭受这么大的罪……”
这时,出租房外面,一个靓丽清秀的女子正抬着一碗药走了进来,她看见坐在床上的叶寒,顿时小跑了过来抱住了他,泪眼婆娑。
叶寒拍了拍姐姐叶轻的肩膀,扶着她咧嘴笑道;“姐,你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再说了这事情也不怪你,仇老三那几个混蛋敢调戏你,我绝对要让他们付出代价的。”
“小寒,你没事就好了,至于那些社会上的混子你不要再招惹他们了。”叶轻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对着叶寒道;“来,小寒,先把药喝了,医生说你内出血很严重。”
叶寒接过碗,一口气把药吞了下去,其实他的伤已经全部好了,不过为了让姐姐放心,他还是乖乖的把药给喝了下去。
“小寒,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养伤,上班就不用去了。”叶轻摸了摸叶寒的头,满脸疼惜,父母临终前让自己好好照顾小弟,但是自己非但没有让他过上好的生活,还让他因为自己被人欺负成这样,想到这里,叶轻的心里就无比自责。
“好的,姐,我就在家待着,你快去上班吧,我没事的。”叶寒对着叶轻笑了笑,不上班也好,他正好可以试一试自己的透视能力,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出来,如果可以,那么他和姐姐叶轻就不用为生活发愁了,也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他们。
“嗯,那你就在家不要乱跑,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叶轻走出了出租房,为了两人的生活,朝着不远处的工厂上班去了。
在叶轻前脚刚走,叶寒也出门了,获得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急切的想要去实验一下,这些年和姐姐在外面奔东走西他已经受够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眼神,受够了欺凌,金钱,是他现在唯一的欲望。
走在大街上,望着那些络绎不绝的车辆行人,漫步之下的叶寒来到了一处天桥下,瞪眼一看,在天桥下竟然有一处“赌摊”,一群人围在一块吆喝着下注了,叶寒走到外围看了看,这赌摊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模样清秀,嘴上还叼着一根烟,十足的一个女痞子。
“来来来,下注咯,买大买小,买定离手!”女孩手中摇晃着一副骰子,笑眯眯的看着周围的人,骰子和骰盅的撞击声仿佛是吸引了所有人神经,一个个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始下注。这时,女孩已经停止摇晃骰子,一把将骰盅按在了地面上。
“我压五百,买大,前面几局连开大,这一把我就不信会是小。”一人脸色挣扎了下,从兜里掏出五张毛爷爷买了大,其余的人见此,也开始跟着买大,有的压一百,有的压两百,也有的压五百,只有少数一些人买了小。
很快...
p;宋老师终于肯放开手,还在他背后拍了拍,笑吟吟地说:“看你这一身的汗,都是在城外等我时晒的吧?你先去换衣服,这张纸不用印了,等你多练几张,觉着自己刻得力道适中、刻出的字好看了咱们再印。”
他想把自己教学失败的实证拿走,桓凌却按住那张纸道:“这张纸还能再用,且留给我吧。”
……没事,小师兄就是节约。等他拿这纸多练几回,把纸面都划满了,就显不出来他握着人家的手也没教好力度了。
宋时自我安慰了几句,便说:“回头我叫匠人给你做一套新印盒,你想什么时候印书,什么时候自己就能印了。这套我还得先用它油印一部《白毛仙姑传》,拿去建阳卖了,扬扬武平县的名;然后用它印个几百份邀请函,请福建名士才子都到咱们建的讲坛讲学,你看如何?”
桓凌沉思了一阵,眉头微皱,却是不太赞同。
宋时诧异道:“师兄的意思是不能请人来讲学?可前朝朱陆两家鹅湖之会的盛事,至今学子仍是人人称羡,本·朝太祖也极重视读书,我欲在武平设一场由本地名士共同论经析理的大会,难道不成么?”
桓凌微微摇头:“我不是说这个。讲学自然是我儒家盛事,我不赞成的是你先印了《白毛仙姑传》去卖。你这印法开一代先河,字体也博采众家所长,又借这刻笔的特色独竖一帜,是名士大家的印法。若你先印了书放到书局里去卖,那便是将这士人之书变作了匠人之书,可惜了你的印法和笔法了。”
也是啊……
油印对现代人来说简单,好像随便来个中学生都能帮老师印卷子,可如今在这大郑朝却是只有他一个人能刻版,想找个接手的人都找不着。
要印这书,首先得找个识字的匠人来,这人要能耐下性子花大量时间改练硬笔书法,最后还得有套字帖给人练,都练好了才能开始练习刻版、印刷。他教小师兄这么个殿试前十的天才学神,也不能一步教到位,换了别人,得多长时间才能教会他印书?
那这套书就不能随便卖了,可以包装一下当个小礼物,随邀请函一道送出去。
他便说了这意思,桓凌这才点头:“当今才子名士皆有些傲气,你就发了请柬过去,他也不一定肯来。若将这书随赠送过去,哪怕人不肯来,看见这书也要钦佩你别有才思清韵。”
咳,小师兄真会说话。
宋时也特别真诚地夸他:“小师兄也是我认识的第一才子,等书做好了,我第一个送给你。”
桓凌看了他一眼,似乎不敢接受这第一才子之名,犹郁了一会儿,却只轻轻点头:“那为兄就等着师弟的书与请柬了。”
既然油印从普通的,只能印个试卷、小报、私印书档次的技术提升到了士人专用等级,那印的东西就得少而精了。
既然是走高端路线,索性就再高一点,《白毛仙姑传》搞起限额供应,只给进士、致仕在家的官员赠书,没官职的给一张请柬就行了。
书由他亲自刻印,每一页都经他跟桓小师兄联手精校,有错的旋即挖版改错,细细印在光滑雪白的皮纸上。唯有绣像他自己来不了,好在原先叫匠人印的那版里就有画好的插图,府里也有极好的雕版工,桓凌这分府之尊要寻人干活,在班的匠人自都兢兢业业,不敢敷衍,照着原图精雕细刻了出来。
封面也配了图,从上到下分别画着三个传统仕女风格的女性:最上的是扎红头绳的布衣少女,中间是披着白发的女子,左下却是挽高髻的雍容少妇,象征喜儿一生的转变。
——其实按他本心,只画上面两个就行,不过现时的观众喜欢大团圆,他又不想处处搞土改,最终只能折中妥协。
因封面要画图,就没用市面上常用的蓝纸,而是用白色粉笺作封皮,先印绣像,再由画匠给人物描上色。他自己只管刻了一份仿宋体的主副标题印成书签,让人粘在晾好的书封上。
印书数量是按着这几年《进士登科录》里福建籍考生的数量来的,请柬却是足足印了上千份。不光举人、秀才有份,连同还没考上秀才,但有诗文在书生间流传的名儒、处士、山人都能得着一份。
不过这种邀请函只是听课的邀请,跟VIP客户的讲学邀请函不完全相同。
两份邀请函都是现代风格的折叠请叠,封皮上印着交融水墨和木版画风格的交椅山,山体怀抱一座讲坛。唯有右侧配的字不同——一者是邀请对方来讲学,一者是邀请对方参加这场大师讲学的盛会。
内页则是他自己写的《修建福建省名士讲学会坛记》。
文中细细记述了他观武平县衙差清丈土地时,见豪强多占田地而使百姓穷困,贫家子弟无力念书,恐致武平县文气渐衰的痛心与悲凉。为使本地书生有地方开文会、讲学,为使百姓能听到圣人至理,他特地挑了交椅山风景秀致之地,为真学者建起讲学论坛。
但这青山环抱之地、端阳丽景之天,若只有武平一地的书生得享讲学的乐趣,也忒辜负这美景和讲台了。故而他特地印出邀请函,请全省名儒才士,凡有兴趣的,皆可趁端阳长假到武平县参与这场儒家盛事。
——讲文学也好、诗词也好、经义也好、性理也好,只要真有才学,讲学内容不涉时政、不影射当今天子与朝廷大臣,什么都能讲。
字体纤细刚劲,画面清丽秀致,含意无穷,纸亦是敷粉涂腊的厚实皮纸,足可当作案头把玩的佳品。
宋时亲手糊了个挺实的纸袋,装上一套VIP邀请函和书,双手递到小师兄面前,含笑邀请:“下月端午正日,我武平县便要开讲学大会。若不幸没有别家名士到场,就全丈师兄你撑场面了。”
怎么会没有别人,他亲眼看着宋时刻版,还帮着他校过书的,拿到这邀请函,都恨不能端午节立刻到来。那些不曾见过的,哪儿有不被这套书函一眼惊艳,立刻就想见见制书人的?
桓凌接过纸袋,看着书封和邀请函上纤秀却极具筋骨的文字,再看一眼宋时长身玉立,弈弈神令的模样,下意识比较了一下——
还是字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