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
"爱书网"访问地址
腹背受敌。
自从永平帝登基,这四个字仿佛如影随形,跟背后灵似的贴他身上了。过了一关接一关,人家当皇帝都是享乐,他当皇帝是过关,玩儿的是心跳。
看他这心脏承受力吧,搞不好就英年早逝了。
永平帝现在可爱惜自己了,就怕时日无多,不知道哪天什么时候冒出来个人就把自己给弄死了。
宫里不省心,朝中不省心,连谢显也不省心——
当然,不是谢显不让人省心,那是位最体贴人意的,是有人不想让谢显省心,不想让他起复时顺风顺水,甚至想借此败坏他的声名,进而搞垮他。
可以说,那些人越是这样百般诋毁针对谢显,皇帝用谢显的心反而越坚定。
尤其在萧敬爱死前所告知他的前世里,谢显虽然最后造反成功,那也是帮衬着杨劭,他自己可是半点儿取而代之的意思都没有。否则,哪里有寒门出身的杨劭什么事儿。
永平帝自认为还是看得清的,谢显压制杨劭,那是一个来一个来的。
对于一个并非对皇位觊觎野心,却被旁人频频针对,生死的冤家一般,用起这样的臣子,可比用个处处得人心的臣子来得放心。
唯一可惜的是萧敬爱死的太快!
虽说世事已变,可未来人生的轨迹却是能看出许多,本来他打算冷冷萧敬爱,让她消停一些,结果话传出去了,人也没了。
死的太蹊跷。
萧皇后虽然试图辩白,可皇帝已经无心再听了。
萧皇后已经分辩了太多次了,哪一次她都是无辜受累吗?也未必吧?
以往有多依赖萧皇后,她有多独到的见解,多难得的大局观,永平帝曾有多敬佩她,现在就有多忌讳。如果她跟他不是一条心,如果她仗着他的信任干出伤天害理的事,进而祸水东引呢,这就很伤了。
相比起来,什么心思都摆在明面上的褚贵妃就好相处的多,不用费那么多心思。
现在永平帝偶尔想起来,先皇格外怜惜他亲娘刘贵妃,很可能也是基于此。当皇帝的,防着的人太多,能有个能让他放松下来,不用事事计较,处处算计的人,难为可贵。只不过先皇与刘贵妃,相处下来,天长日久,动了真感情。
萧皇后也好,庶人王氏,那都是出身大家世族,格局大气度大,凡事都有她们的成算。
萧敬爱的死,的。
道听途说就能做为罪证参人吗?
这何尝不是一种诬告啊,告的还是御状,其心可诛啊。
永平帝和谢晴一唱一和就把事态给压下去了,并且连新上任的御史中丞都给罚了半年的俸禄。连敲带打了一番,城中的传言渐渐就淡了。
谣言从兴起到平复,足足近两个月的时间,谢显也只是在家抄抄经,练练拳。
好像从来不曾在乎过这一场闹剧。
萧宝信和谢显两口子那从来都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人家俩习惯了,可对谢显名声极在意的谢母看不过眼啊,事都因谢三爷而起,自打谣言传进耳朵,谢母是见谢三爷一次骂一次,都怪这不省心的东西,才使得谢显声誉受损,谢家名声受损,把谢三爷骂的反而不敢不招家,日日晨昏定醒,比萧宝信和王十二娘两个孙媳妇去的还要勤。
好在事情由皇帝出面压下去了,不只谢母松了口气,全家也都松了口气,暴躁的祖母是真的扛不住啊,太暴,把谢三爷骂的跟孙子似的。
可哪怕松了一口气,谢母那眉头也没松下来过。
有人针对谢显,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