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死而能瞑目
死尸的眼很少自己闭上。
大多数人都是死不瞑目的,不管他得到了金钱地位美人还是子孙后代的保障,都不能算是达成了心愿。
不死,是人最大的心愿。
北地窗外纷飞的大雪被夜色吞没,室内明亮的灯火映照着地上凝固的血,滚落在一旁的头颅眼中的恐惧和不甘还在闪烁。
“赵大人真是贪心啊。”一只毛茸茸的大手伸过来抚上死尸的双眼,“大都督都答应你这么多要求了,你还是合不上眼。”
他的手离开,头颅上的眼终于合上。
旁边跪坐着的一个青衣小仆便爬过来:“请让我给大人收尸吧。”
屋子里站着的三个身材彪悍的男人似乎这时才看到他。
青衣小仆年纪不到二十岁,脸上刚褪去青涩,大概是还是没有进京?”
文士应声是。
北风敲打着窗户发出呜呜的嚎叫,安康山陡然心烦,将手拍打在桌子上:“这些文人做事太慢了,我就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大儿那边动手吧。”
厅内的四人对视一眼,有疑虑有紧张但更多的是激狂,就像看到笼门徐徐打开的猛兽。
“遵命。”
.......
.......
伴着新年的到来,窦县外城围墙终于落成,武少夫人让商人们在外城立起了四个酒缸,整整流了一天一夜,整个窦县的民众都醉了,喝酒的喝醉了,不喝酒的被酒气熏醉了。
除夕的晚上,守夜的民众还看到了绕城一圈的烟花。
就连日夜不安的主簿也看的入迷,暂时忘却了烦恼。
李明楼坐在城楼的最高处,方二守在城楼下,金桔在城楼阁里备热饭,她们的年夜饭就在城楼上吃,因为身边只有瞎眼的妇人,李明楼脸上的围布系的松散,半空中炸裂的烟花照耀着她露出的半遮半掩的面容。
面容在一明一暗中呈现着忧色。
韩旭假回故乡探母,半路换了行程直奔剑南道,但具体的行迹变的断断续续飘忽不定。
尤其是他舍了下益州都督仪仗,带着寥寥几个随从,不进官驿不拜访官府,穿山过林。
这个人是想潜行进入剑南道,然后微服私访吗?
这个人想要做出一番大事,却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死亡,或许能逃过一劫吧,直到现在崔征和全海还没像前世那样相争,或许兵乱也会推迟......
这种自我宽慰没有让李明楼解开眉头,她抬起头抚摸。
金桔捧着两碗羹汤蹬蹬上来:“小姐烟花还要放吗?大家都回家去了,浪费啊。”
“不浪费,在家里坐着也能看到。”李明楼接过汤碗看着夜空,“能开心一时就开心一时吧。”
听起来以后开心会很少似的,小姐在大家眼里像神仙,却比谁都忧伤,金桔拿着勺子喂瞎眼妇人,一面抬头看夜空,忽的用勺子指着远处:“夫人,小姐,看,那边的烟火好亮。”
远处的夜空一眨眼间亮起来的,有火光从地上冲起,烧红了半边天,火光中可见青烟袅袅。
叮铛一声,李明楼手里的汤碗落地,她站了起来,盯着越来越亮的夜空。
那不是烟花,那是烽烟,那是宣武境的方向。
“大小姐。”方二疾奔上来,“快马疾报,宣武道丰城三营兵乱。”
李明楼转头看他,尚未问话,元吉从他身后奔来,手中捏着一张薄纸,在夜风中颤抖。
“大小姐。”元吉的声音也在颤抖,“严茂,过世了。”
李明楼轻飘多日的心沉沉的落下去,她的人也沉沉的跌下去,夜色似乎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