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
这一次的关里之行,李宪可是着实没想到会呆这么久。
本来就是一个开业剪彩,连带着送邹妮过来探亲,原本就规划了一个星期的行程。可是这一呆,就差不多两个月时间。从东北走的时候还是炎炎盛夏,一转眼儿功夫回来,路人有的都穿了毛衣,大道两旁的树叶也已经变成了一片黄绿相间。
李宪本打算参加完省电视台联合政府举办的抗洪先进表彰大会之后就往回走,可是泰山商会那头非要办个什么商会会刊,非要李宪给写一个开刊文章做彩头,这才又耽搁了几天。
别的事儿李宪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不过泰山商会要搞刊物,想要扩大商会的影响力,这事儿李宪觉得自己还是得支持。
毕竟当初搞这个商会的初衷,就是想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企业家,赶明儿一起干大事儿。
就这么,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以当初黄岛基地培训那最后一课的内容为中心思想,写了一篇名为《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的文章交了差,李宪才告别了泰山商会的一众同好之后离开了山东。
不过他并没有回家,而是从黄岛启程直奔沪市。
在来关里之前,李宪跟薛灵商议后觉得有必要对集团内部进行一次彻底的人才升级。所以就在这个月初,也就是发大水的那几天里,新北集团,已经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
沪市,中欧商学院。
这座今年5月份刚刚在浦东新区落成的商学院其实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它的里面的观点激进偏颇。上帝,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你对这篇文章和这个狭隘的作者格外推崇!要知道企业家精神最早的概念就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提出的,在我们欧洲,企业家精神写进了每一本商科教材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中关于‘欧美日现在严重缺乏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说话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个子不高,但是气势却足。
说这话说的时候,他手指点着那本会刊,唾沫星子在阳光的映衬下喷出老远。
坐在他对面的,则是一位年龄约莫六十多岁,满头白发理的整整齐齐的老人。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眼镜下一双眸子里,确实满满的睿智。
面对身前这位内基梅隆大学国际商务学教授以及卡内基博施研究院学士的指责,老人抚了抚眼镜儿。
“马克恩先生,我倒是认为这篇文章说的没错。”老人道:“这篇文章中所说的,跟我的感觉差不多。”
眼见着对方要反驳自己,老人一摆手。
笑道:“越是成熟的国家,或者发达的国家,企业家反而越少。马克恩,请注意我说的是大的企业家,而不是创业的小老板。你看比较大的企业如世界500强里面,还有几个企业家呢?基本上都是职业经纪人了嘛!这些职业经理人啊,我接触的不少。总体来说,在他们的身上有两个特征;
的大标题,做下了自己的结论:“恰恰就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产业报国,以产业成果推进民族复兴为内核的,新企业家精神!”
看着老人脸上从未见过的严肃,马克恩嘟囔了句上帝。
“也就是说,你确定你要邀请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学学位,只是一个园林专业毕业的大专生,来这所中国最高级别商学院做讲师?上帝,这真是太疯狂了!难以置信。吴,恕我不能同意,我不会让我的同僚们和这样的人站在同一个讲台上!这是对我们学识和人格的双重贬低!我警告你,如果你执意这么做,我会向你的上级反应并提出我个人的抗议!”
“马克恩,你这才是狭隘。”
面对这番威胁,老人无动于衷。
耸了耸肩,在案头的一份申请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吴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