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贼之首
…
公平的说,王黼其实还是挺擅长搞钱的。
只不过,王黼从不考虑长治久安,常常把手伸进穷人的口袋里掏钱,手段简单粗暴,搞得民不聊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黼搞得免夫钱。
立竿见影确实是立竿见影,在很短时间内,就帮赵佶搞到了数千万缗。
就是,王黼的顾头不顾尾,苦了平民百姓。
蔡京也极为擅长搞钱。
不过与王黼不同的是,蔡京主要是通过巧妙的手段从富人和商人那里弄钱,很少去动穷苦人的那仨瓜俩枣。
当初,王黼搞出来经抚房了之后,蔡京就进宫去跟赵佶说:「老臣闻听,朝堂设置了经抚房,天下民众,无论贫富,皆需缴纳免夫钱,老臣愚见,此乃自绝于民之道,非治国大道,且有损官家圣明形象,官家乃至圣仁君,宜泽及四海,如此不问民众疾苦,肆意攫取民众生存希望,绝非为陛下、为大宋社稷而着想也。」
赵佶听罢,沉默不语。
其实,那时赵佶就已经知道了,为了完成王黼下达的任务指标,为了获取政绩,很多地方的官吏不择手段的强迫民众出钱,搞得民众怨声载道。
换而言之,赵佶其实早就知道了征收免夫钱是一项害民之策。
可那时木已成舟,赵佶想要改正过来,根本就不可能了。
关键,由于赵宋王朝一连发动了围剿李存和方腊起义以及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两场国战,花费巨大。
关键的关键,赵宋王朝的最大一块财政收入已经被李存所占。
加上,自赵佶往下,赵宋王朝的君臣,大量挥霍贪腐。
再加上,赵宋王朝动不动就给这个点岁币,给那个点岁币。
这使得赵宋王朝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财政危机,严重到前线的将士的军饷都无法保证了。
为了解决这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赵佶下诏给蔡攸、白时中、李邦彦,令他们赶快想办法。
蔡攸、白时中、李邦彦等人捣捣鼓鼓了很久,也只不过就是将不急之物和无名之费给裁掉一些,别说本了,连标都治不了。
见蔡攸他们几个就这点本事,赵佶这才息了让蔡攸当宰相的想法。
——此前,赵佶曾有意让蔡攸当宰相,可赵佶刚漏出这个愚蠢至极的想法,就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有人甚至直言不讳的当着赵佶的面说「蔡六岂堪作相?!」
见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蔡攸当宰相,赵佶只能令蔡攸落节钺,仍领枢密院事。
而太宰白时中与少宰李邦彦也是一点解决眼前赵宋王朝的实际困难的办法都没有。
这么说吧,蔡攸、白时中和李邦彦的组合,还不如王黼。
同一时间,河北路、京东路一带起义军和盗贼蜂拥而起,甚至已经出现了好几伙拥有数十万人马的大起义军了,大有重演当初李存和方腊之势。….
蔡京的党羽趁此机会在朝堂上嚷嚷,说白时中与李邦彦能力不济,名望不够,岂能为相,根本无法威震天下,呼吁请老宰相蔡京重新出山。
自从蔡京还不断送到赵佶的御桉上。
有个叫陈朝老的太学生甚至赴阙上书,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专门罗列了蔡京的所谓十四条罪状。
后来,彗星又一次光临天空。
江、淮、荆、浙等地区数月没下雨,遍地干旱。
朝中台谏大臣又纷纷将矛头指向蔡京,说「蔡京盘旋京师,余威震于群臣」,请求赵佶将蔡京逐出京师。
于是,蔡京被降为太子少保,仍致仕,出居杭州。
同时,赵佶下诏,不许大臣再继续弹劾蔡京。
对于弹劾,蔡京当时已经不在意了,他说过:「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
那年,蔡京六十四岁。
如果蔡京自那时退出政坛,在杭州颐养天年,那么他或许就不会被太学生陈东列为「六贼」之首,《水浒传》中的他也不会是那个形象,他更不会成为赵宋王朝灭亡的替罪羊。
可是蔡京答应过赵佶尽死以报,他要兑现自己的诺言。
所以,如果赵佶需要他,他还会欣然复出的。
三年后,在西北率军收复青唐地区、又打得西夏节节败退的童贯,野心勃勃的动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
可当时的宰相何执中和张商英,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童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在童贯看来,只有蔡京才有能力让他放手一搏。
于是,童贯在出使辽国回来了之后,就对赵佶说:「辽国皇帝置酒于密室,单独宴请臣,有二夫人同席会饮。期间,辽国皇帝盛赞蔡京德望,说「南朝不用蔡京,不能致太平。」」
经过三年的对比,赵佶当然知道,何执中和张商英的才能,远远无法跟蔡京相比。
如今耶律延禧又说了这种话,让赵佶陷入沉思当中。
不久,正在杭州颐养天年的蔡京,忽然接到了赵佶的诏书,让他回京居住。
几个月后,赵佶正式下旨,封蔡京为太师,令蔡京落致仕,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蔡京这次出任宰相,时间长达九年之久。
蔡京这次之所以可以做这么久的宰相,主要是因为蔡京明白了跟赵佶的相处之道:
那就是,要时刻谨记赵佶的皇权至上,不可挑战;
那就是,要给赵佶赚多多的钱以供赵佶挥霍;
那就是,只有先满足了赵佶的奢靡之心,他才能施展他在政治上的抱负。
这九年,是蔡京人生当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宋徽宗一朝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赵宋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而蔡京的第三次罢相,则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战略有关。
赵佶刚开始启动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战略时,蔡京是极力赞成并积极推动的。
但后来蔡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这主要是因为,在蔡京执政的后期,对赵宋王朝了如指掌的蔡京,清楚得知道,表面上看着风光无限的赵宋王朝,实际上已经空了,而且边境毫无打国战的准备,他感觉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是成功收得了燕云十六州,以赵宋王朝目前的国力,也无法支撑燕云地区的消耗。
有一次,赵佶在禁中曲宴宰执,酒酣后大家一起泛舟。
赵佶忽然发给童贯一张纸片,令他告诉蔡京,请大家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进行表态,如果同意就在纸片上签名。
蔡京很错愕,并当场拒绝签名,他说:「容仔细面陈,难便书名。」
赵佶对蔡京的冥顽不灵非常失望,就用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王黼换掉了蔡京。
谁想,四年之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被执行得一塌湖涂之际,蔡京又被赵佶给请出来第四次担任赵宋王朝的宰相。
可此时的蔡京,时年已经八十,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
现在,凡是需蔡京所签署的文件,蔡京皆让其季子蔡绦为之,甚至连上朝奏事也由蔡绦来代替。
换而言之,赵宋王朝此时的宰相之位,与其说是在蔡京手上,倒不如说是在蔡京仅二十七岁的三子蔡绦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