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之后的几天,赵云和太史慈二人便天天在一起切磋武艺。wwW.pbtxt同是使枪,赵云的枪法灵幻巧动,而太史慈走的却是刚劲威猛的路线,二人在一起你来我往,打的很是好看。而林南偶尔却在一旁指点,两人这下子也隐约看出,林南似乎武艺也是不俗,但林南不欲暴露,两人却也没问。
就这么,几天下来,终是赵云的武艺略胜一筹,而二人对林南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在林南的指点下,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两人对林南的敬重也更深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林南突然心血来潮的想要结义,于是,便向赵云太史慈张合三人提出结义的事。没想到三人哄然响应,很是激动,众人也纷纷赞叹,称此义事。,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不过,当谈到林南的志向时,孔融却是不免又赞叹了一回。同时,对于崔琰赵云张合三人,孔融也是青眼有加,大加赞赏,而当他得知太史慈竟然是前北海都尉太史恭之子时,不禁大为感慨,见到故人之子,这个当世的大儒居然老泪纵横,让人不尽伤感。
此行拜访孔融还是成功的,因为孔融答应明日将设宴为林南接南洗尘,到时,他会延请很多青州名士前来赴宴,这对林南来说,可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啊。
古时候士大夫之间的往来,往往都是通过宴会的手段进行的,所以,一直到现在,中国人还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东北人,不喝酒是办不了事的。几千年的陋习,想改变实在是太难了,不过林南知道,此次孔府的宴会是很重要的,他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青州名士对他的看法,这对自己的前途是很重要的,所以回到客栈以后,林南就开始想明天怎么办,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而崔琰也是同样的紧张,面对自己心中久仰的名士们,崔琰也不知如何是好。惟有赵云和太史慈,依然在练武,根本没有把宴会的事放在心上。
他们还是太小啊,根本就不知道这种宴会的重要性,也忽视了这些大儒们的力量,没有他们,你怎么治国啊?自己唱独角戏?自己去培养人才?那要多少年啊,看着自己的两个幼弟,林南不禁感慨颇多。
第二天准备完毕,林南便带着崔琰和自己的三个弟弟,来到了孔府,尽管来的比较早,可还是有很多人已经提前到了,于是,孔融便一一给林南介绍着,同时也把林南一一介绍给众人。
还真别说,真来了不少名士,比如国渊、王烈、王修、徐干、孙乾等人,这些人在三国时期可是大有名气呀,不过,管宁却没有到,不知道来不来了。林南等人来了以后,便和众人寒暄着,不过林南如今名气还实在太小,所以众人并不怎么将他放在眼里,只不过,名士们一旦到了一块儿,自然便会开始“酸”了,之乎者也的拽来拽去的,把赵云张合太史慈三人算是郁闷了一通,而崔琰却神采奕奕,激动异常。
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众人都抬头向门口望去。只见从门外进来两个人,一前一后。两人都穿着白色儒服,峨冠博带,只是前面的人容貌清丽淡雅,让人见而忘俗,后面的人口正脸方,让人不敢斜视。
这二人来了以后,孔融赶忙迎了上去,向众人介绍道:“各位,今天给大家引见两位大贤。”接着,他用手引着前面的那个人说:“这位是管宁管幼安。”而他又引见另外一个人说:“这位是邴原邴根据。”于是,众人便纷纷前来与二人见礼。
见礼已毕,孔融便宣布宴会开始,众人纷纷落座。首席是管宁和邴原,林南等人坐在了次席。综观整个大厅,只有林南是江南之人,其余众人都是来自北地,其中,北海居多,可以说,这应该是一次北地名士的大会了。
这种大会,基本上也就是谈论诗文,侃侃时事而已,另外的目的就是相互交流,为名士之间的交流提供一次机会。
孔融敬过酒以后,众人便开始一一的敬酒,同时也在三三两两的交谈着。当然,众名士也一一的回敬孔融,并举杯邀众人同饮。面对如此多的三国名士,林南心里真有些自得了,能和他们在一起喝顿酒,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真名士自南流,三国时代名士的高风亮节可是现代人没法比的,相比较起来,现代人更喜欢沽名钓誉。所以,林南有时侯真的很讨厌现代人,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都变得奸猾诡诈起来,失去了原始的那一份纯真和坦诚。可怜啊。想到此,林南真有些庆幸自己能来到三国时代了。
酒至半酣,孙乾起身说道:“孔太守今日宴请我等,不知所谓何事啊?”
孔融微笑着说道:“诸位,今日为大家介绍一位辽东才子,就是这位林南林子扬。”说着,便用手指着林南坐的方向。
无奈,孔融说完以后,林南便赶紧站了起来,对众人一礼,说道:“见礼诸位,今日南能和众位大儒名士同席畅饮,真荣幸之至也,南无礼,先敬大家一杯。”说完,林南便喝了一杯。
林南说完,邴原忽道:“听闻子扬欲前往并州抵御匈奴,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大志,他日定可乘云直上九霄。”
听到这里,众人便开始七嘴八舌的称赞着,而林南不得已只能不停的谦虚。
一直喝到半夜,众人才从孔府出来,回到客栈以后,林南便和崔琰商量,明天去拜访谁,最后二人决定,还是先去拜访管宁,并且,也只能拜访管宁一个人了,因为时间毕竟是很紧的。
二人商量完以后,便各自回去睡觉了。
次日一早,林南和崔琰准备好以后,便来拜访管宁,林南这次没有带上自己这三个义弟,怕他们烦,毕竟他们不喜欢这种“高谈阔论”。
到了管宁家,林南惊奇的发现,邴原国渊王烈三人竟然在座。
见林南到来,国渊笑着说:“我们正在谈论子扬,想不到子扬这么快就到了,真是‘说子扬,子扬便到’啊。”
林南笑笑说:“能得到几位大贤的品评,南真是荣幸之至。”
国渊笑着说:“能评什么?无非是赞叹子扬的志向罢了。”
“呵呵,在背后品评议论别人,这可不是大贤的作为啊。”听了林南的打趣,几个人都笑了,随即邴原说道:“我们并没有议论别人啊,我们在议论自己人。”
一听邴原这么说,众人又大笑了起来。
林南又赶紧谦虚的说:“难得几位大贤如此待南,南深为感动。”
这时王烈说道:“不知子扬前来所为何事?”
林南笑着说:“南要去洛阳求官了,今天是来向几位辞行的。”
王烈笑着说道:“恐怕没有辞行这么简单吧。”
林南道:“那是当然,南欲请几位同去并州吃苦。”
邴原笑着说道:“并州那种苦寒之地,你是想让我们有去无回啊。”
林南笑道:“眼前是苦寒之地,几位到了以后,可就不是苦寒之地了,几位可敢相信子扬之能?”
“子扬的才华志向,我们是相信的,只是我等实不知子扬欲以何法治并州。”渐渐入了正题,邴原开始试探的问。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己心,只要布礼义于万民、集大权于朝廷、藏财富于民间、施严法于权贵、扬天威于蛮夷、开商路于天下,何愁不能臻于盛世?又何愁并州不治?”听闻林南的豪言壮语,众人均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片刻之后,国渊又道:“子扬之言甚善,然欲实践起来恐怕不易。”
林南叹道:“是啊,天下之事,从来都是言者易,行者难,纸上谈兵之事,又何止赵括一人作过?”顿了顿,林南又不无感慨的道:“但如果每个人都因为难而放弃一些事情,那天下还会有什么大事吗?周末诸侯纷争,渐成七雄之势,秦之一统,何其难也?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楚汉相争了四年,又何其难也?然秦终究一统天下,高祖终胜项羽,得建大汉王朝。天下之事若皆因其难而弃之,则天下之事岂能有成?今朝廷纲纪紊乱,宦官专权,边患不息,民生疾苦。大丈夫生于此间,不发愤立誓,建功立业,上正朝廷之纲纪,下救万民于水火,又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林南此言一出,众人都深为钦佩,半晌,管宁终于开口说道:“子扬大志,宁不如也,他日若有所命,宁愿惜身相随。”
见管宁发话了,邴原国渊王烈忙施礼应诺。看来,他们是答应了林南的请求了。
见这几位大贤归心,林南不禁在心里狠狠的高兴了一回,这几个家伙虽然只会夸夸其谈,搞搞内政,但对自己名望的提升还是不错的,有这几个家伙给自己造势,还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尽管林南心里并没有怎么把这个几人所谓的名士放在眼里,可脸上的表情还是很谦虚的,慌忙对众人施礼,重新落座攀谈起来。
之后,林南在北海又呆了三天,一直到三天后,林南才拜别了孔融管宁等人,一行人上了大路,奔洛阳而来。
